其他栏目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科学家灵山峰会

2021-12-02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科学家灵山峰会

北京时间:2021126日(周一) 09:00-12:00

地点: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行政楼315会议室

直播二维码

开幕式

主持

时间

议程

邵洁雯

09:00–09:10

程海波副校长致辞

09:10–09:20

处陈军处长介绍学校科技工作情况

09:20–09:30

处尹刚副处长介绍学校人才工作情况

学术交流

主讲

时间

报告题目

豪富华

09:30–09:45

代谢组学在芳香烃受体(AHR)配体筛选中的应用

  

09:45–10:00

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结构预测

  

10:00–10:15

以心脏类器官作为体外模型模拟并研究心脏发育过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10:15–10:30

高通量线虫动物模型研究肠道微生物介导的营养共生

  

10:30–10:45

血液肿瘤的发生机制及其CAR-T免疫治疗

田跃辉

10:45–11:00

光遗传学工具的开发及应用

  

11:00–11:15

生物力学在肌骨软组织功能和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11:15–11:30

An immune-sympathetic neuron communication underlies adipose tissue browning in cancer associated cachexia

周晓雷

11:30–11:45

Pharmacological activation of p53 triggers viral mimicry response thereby abolishing tumor immune evasion and promoting anti-cancer immunity

  

11:45–12:00

医学转化案例-低聚糖抑制呼吸道感染

 

附:主讲人简介

1. 豪富华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代谢组学。

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开展代谢组学相关研究工作。于2018年7月加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与芳香烃受体(AHR)相关的研究工作。从事代谢组学相关研究工作长达15年,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个国家基金项目,发表系列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已经在Nature, Gastroenterology, Gut microbes, BMC Medicine, The Plant Journal,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总引超过2000次。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Nutrients、 Metabolites、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Journal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Sci Report等十余杂志审稿人。

 

2. 李阳

个人简介:密西根大学助理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目前已经通过毕业答辩。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生物信息学。

2017年参加密西根大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RNA结构预测近三年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Bioinformatics等权威期刊发表一作论文4篇,谷歌总引用超过650次。连续参加了2018和2020年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13&14),在CASP13中超过来自芝加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著名大学的参赛队伍,排名第一。参赛方法TripletRes被邀请在CASP会议上报告,并被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杂志报导。在2020年的CASP14的残基距离预测赛道中,超过来自腾讯、微软和百度等高科技企业的参赛队伍,取得了服务器组排名第一、综合第二的成绩。同时也担任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 等期刊的审稿人。在密大访问学习期间,作为邀请讲师参与密西根大学Bioinfor 528课程中深度学习与结构生物信息学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

 

3. 冯玮

个人简介: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发育生物学系博士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以心脏类器官作为体外模型模拟并研究心脏发育过程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理。

2015年获得都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 2019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发育生物学系从事心脏发育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已在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Redox Biology. 等国际刊物发表论文6余篇,被引用94余次。独立主持科研项目1项。为Heliyon杂志审稿人。

 

4. 张帆

个人简介:美国贝勒医学院宏基因组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功能和共生过程的分子机制。

2009年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目前在PNAS、Cell子刊、ISME J、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期刊发表论著共17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总被引次数超过500次。担任美国自然基金评审Cell Host and Microbe、ISME J国际主流杂志审稿人。主导的研究项目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公共卫生院(NIH)、能源部(DOE)、航天局(NASA)的资助并获得中美政府间学术交流的最高奖项-富布赖特学者国际科学与技术奖。

 

5. 余威

个人简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职研究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DNA损伤、修复机制与免疫系统的互作,以及血液肿瘤的新型免疫治疗方法的开发。

2009年中山大学生物信息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15年加入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免疫系,从事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工作2021年回国。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共发表SCI论文18篇,被引用800余次。H指数10, i10指数10。

 

6. 田跃辉

个人简介:中山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光控元件的数据库构建,宏基因组分析,模式微生物转化等。通过聚焦前沿光遗传学技术应用,突破常规基因敲除或敲低等手段,实现在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领域利用特定波长的光实时、动态地解析关键生物学问题。

2014年获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18年获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该校完成博士后研究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关实验手段,对基因克隆、载体构建、细胞转化及光敏蛋白酶活测定等积累了较多经验。目前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4篇,累计影响因子25。一作身份发表文章近三年被 1 篇 Nat. Rev. Drug Discov.,1 篇 Science 封面文章,Nat. Comun.,Curr. Opin. Struct. Biol.等论文正面引用 50 余次。

 

7. 张强

个人简介: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肌骨损伤生物力学和康复技术开发。

2014年获得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后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William R. Taylor教授实验室开展生物力学方向研究,并将于2022年1月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近年来已在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Journal of Bone Joint Surgery、Annu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国际刊物(中科院大区一,二区)和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独立主持科研项目1项,以项目骨干参与群体项目1项。2016年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博士研究生项目。2020年获得瑞士AO骨科研究所研究奖,同年获得国际生物力学学会(ISB)旅行奖。

 

8. 谢昊

个人简介: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免疫-神经-代谢调控研究。

2013年获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开展脂质代谢研究并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医学博士学位。2018年博士毕业后,于Zechner实验室开展了基于外周器官三维成像技术的免疫-神经-代谢调控研究。近年来已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Metabolism, PNAS, EBioMedicine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申请国际专利1项,参与了欧洲研究理事会重点项目、奥地利科学基金委重大专项等多个欧盟地区的科研项目。担任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Scientific Reports,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of Lipids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9. 周晓雷

个人简介:2009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目前就读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今年12月博士答辩。

硕士期间主要开展 ELISA检测炎症标志物suPAR的方法开发以及光敏剂蛋白类药物载体的合成和在荷瘤小鼠内光动力学治疗和光动力学成像方面的应用研究,博士期间主要开展p53靶向激活药物抑制表观遗传因子激活肿瘤细胞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并重塑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的机制研究以及小分子药物克服乳腺癌对它莫昔芬的抗性机制和应用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 Cancer Discovery, Acta Biomaterialia 和Talanta等国际刊物发表论文3篇,并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10. 蔡阳

个人简介:任荷兰乌特勒支药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肠道和呼吸道的免疫和菌群稳态,以及新型抗菌剂的开发和医学转化。

2016年获得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21年9月获得荷兰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开展实验、分子和免疫药理学研究,包括人体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中复杂疾病的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理学干预。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JCR一区论文6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分2篇,申请国外专利2项,独立主持科研项目1项,以项目骨干参与国自然4项。为欧洲呼吸协会(ERS)会员,荷兰呼吸协会(NRS)会员,碳水化合物能力中心 (CCC)成员,《欧洲药理学/EJP》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