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被誉为“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近年来,校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重点,持续抓好党员教育培训,锻造过硬党员队伍,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
突出凝心铸魂
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学习教育,把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贯通起来,引导广大党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一是第一议题示范领学。党委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和中医药等重要论述,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领学、讲学、述学、巡学”四位一体学习体系。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及时跟进,定期举办理论大讲堂,每周三开展“党员学习日”活动,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开展政治理论教育。二是集中教育下沉联学。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党员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开展沉浸式融入式党课学习;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与先声药业、紫东国际创意园开展党建结对共建,组织党员深入开展新发展理念研讨交流;围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赴金陵廉政文化教育馆、栖霞区党纪教育馆,举办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专题学习教育,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三是特色课程专题研学。深入挖掘中医药学蕴涵的思政育人元素,特色党课,作为全校党员培训的必修课程;帮助党员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
坚持常态长效
全面推动教育培训任务落地落实
将党员教育培训列入年度党建重点工作,整合资源要素,加强上下联动,推动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是在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上下功夫。落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15条措施,建立“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培训工作机制,做到开班联办、师资共享、课程共用;将党员教育培训开展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开展铸魂强师行动,引导教师党员争做“四有”好老师;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教育、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二是在建强校院两级党校上下功夫。落实推动高校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强校、院两级党校建设,打造教育培养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主阵地。定期开展党校师资遴选,优化调整党校课程和教材,让良师广聚、好课连台。累计每年举办培训班20期以上,培训党员干部9000多人次。三是在做好理论研究阐释上下功夫。依托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推出“红色年轮”“旗帜”系列微党课,在学校学报、“学习强国”、专题网站、官微等开设“思想之光”等理论专栏,编印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校本教材,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
注重学用转化
不断激励党员发挥作用见行见效
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党员实际出发,突出实训实效,强化以学促干,引导党员在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中创先争优。一是选树学习先进典型。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到干祖望国医大师“茧斋”书房、承淡安纪念馆、王明艳师德教育展厅等校内实境课堂接受教育,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专业素养。二是建优建强战斗堡垒。研究制定《党员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深入实施“组织建设提质工程”,探索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和党员先锋指数测评,持续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在“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设立党组织,推动党建链、人才链、创新链贯通,岷当归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获批国家标准。新增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获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教育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3个。三是推动实现赋能增效。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创新团队等,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汇聚党员队伍先锋力量,引领广大党员投身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学校第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上发表研究成果;获批2024年度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在软科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居全国中医药大学前列,在综合性大学排名(主榜)中进入全国百强。1名教师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学生获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2名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金奖。坚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附属医院协同发展,附属医院门急诊量连续23年位居江苏首位,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入选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作者:倪昊翔 王丽 田乐)
来源:新华日报2025年6月30日第12版
https://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461739&layountIndex=11&date=20250630&siteID=2&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