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双重思维”在中药炮制传承和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 2024-03-25 浏览次数: 13

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其具体的方式有形象思维、演绎思维、归纳思维、联想思维等。中医药学的思维模式,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构建了中医药学的理、法、方、药一系列基本理论。因此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中,充满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类比思维、辩证思维、整体观念,以阴阳、五行、元气及暗示、简洁、联想学说。而现代西医的思维方法,则沿用笛卡尔的治学方法,就是把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个分开解决后,再考虑大问题。两种思维方式可以说各有长处,但作为一个现代中医药从业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传统中医药和现代西医的“双重思维”,因为传统中医药思维是理解、学习、传承中医药的根本,而现代西医是从微观层面逐步揭示人体的秘密,这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创新,以及理论的阐释提供了契机。

蔡宝昌教授认为中药炮制的传承是基础、是手段,而其目的是创新、是发展,因此,在中药炮制的传承、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双重思维的应用。虽然中药炮制技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传承和保护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特色传统炮制技术散布于各种医书、方书,以及各家中医药传统老字号、各个老药工手中,诚然这些炮制技术有精华也有糟粕,但蔡宝昌教授认为以现在的研究水平,尚不能准确分辨出精华部分,加之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很多炮制品种和炮制技术面临断代的危险,因此对于这些品种和技术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广地收集、整理与归纳,而且在抢救、保护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方法,如在创办南京海昌药业的过程中,特邀江西老药工叶伟民老师作为顾问,在企业中传承特色的中药炮制技术。而在建设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时,则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中药炮制的人、事、物进行保护和保存,如通过视频制作技术,将传统藏药——赛太的炮制过程,进行细致的拍摄;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网络数据库,对传统的炮制文献,特别是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的文献,进行电子化贮存,以及通过人工智能对其中的炮制相关内容进行智能分析。

对于传承的内容,则应审慎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扬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双重思维”,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药理论的双重印证下,决定取舍。如在炮制传统饮片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药物采用硫熏的方法进行加工,虽然可以起到防虫、增白的效果,但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其出现的历史并不久远,仅百年左右,且无中医药理论支持,而通过现代的分析研究发现,硫熏后反而会增加有毒、有害物质,对于这种炮制方法,应尽量摒弃;相反的,如人中黄这味饮片,虽然其炮制过程复杂,炮制辅料污秽,但其炮制历史沿革清晰,药性明确,方证互应,且通过现代研究发现,不但其疗效确切,炮制各环节的目的也很明确,对于此类品种和方法要重点传承;更多的像鳖血柴胡、尿泡马钱子等,虽有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支撑,但现代炮制机理不明晰的品种,则应抓紧进行基础研究。

对于传承的方式,无论是跟师模式还是院校模式,都有可取之处。蔡宝昌教授通过一对一的研究生培养、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等不同方式,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言传身教,传承精湛的技术、博大精深的理论,以及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培养了一批批中药炮制的接班人,活跃在中药炮制的教学、科研及生产的各个领域。前述提到的叶伟民老师,也在企业中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技术传承,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而院校模式的优势在于受众更广,更容易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技术,如蔡宝昌教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尝试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技术,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传统炮制和现代饮片生产的区别。另外,蔡宝昌教授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中药炮制学”网上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进一步普及中药炮制知识,扩大中药炮制的影响。这一项项举措,不但极大地促进了中药炮制的传承,而且有效地推进了中药的现代化。


  Copyright © 2005 - 2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 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制作维护
地址:江苏省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苏ICP备11032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