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变化共性规律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 2024-03-25 浏览次数: 11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变化是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阐明中药炮制的机理, 才能更好的指导炮制工艺研究和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近年来, 很多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得以初步阐明。

研究发现,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 但相同的炮制方法引起的化学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的共性规律, 研究和阐明这些共性规律, 对于揭示中药炮制机理具有指导作用。以蒸制法为例, 中药在蒸制过程中, 其内在成分常发生水解反应, 引起成分改变, 进而引起临床疗效改变。如人参经高温蒸制后成为红参, 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人参中含有大量的皂苷类成分, 包括原人参二醇型、三醇型和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 在蒸制过程中, 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常发生酯键水解反应达玛烷型人参皂苷主要发生20位糖苷键水解反应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多发生酯苷键和醚苷键的水解反应。生地黄加工蒸制成熟地黄的过程中,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解反应, 其水解程度与糖的数目有关, 单糖苷水解最多, 其次是双糖苷, 而三糖苷几乎不水解。李松林等采用UHPLC-QT-OF-MS技术分析地黄蒸制前后的成分变化, 结果证实了蒸制过程中存在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水解反应。山茱萸常用酒蒸法炮制, 酒蒸后补益肝肾的作用增强。本项目组对山茱萸蒸制前后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 (5-HMF) 、莫诺苷和山茱萸新苷等6个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 根据这些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和结构特点, 推测山茱萸蒸制过程中发生了水解反应。这些成分变化也是山茱萸炮制后临床疗效改变的基础, 5-HMF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 人参、地黄和山茱萸虽然所含成分各不相同, 但在蒸制过程中, 都发生了共性反应水解反应。种子类中药常炒制后使用, 并产生了逢子必炒的理论, 在炒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 但这些内在变化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共性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项目前期研究发现, 牛蒡子在炒制过程中, 主要化学成分牛蒡苷发生分解反应, 含量显著降低, 生成牛蒡苷元, 这是牛蒡子炒制前后药效变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献报道显示, 白芥子在炒制过程中, 芥子碱分解产生对羟基苯甲酸, 这可能是白芥子炒制前后药效变化的原因之一。因此, 种子类中药在炒制过程中可能包含着一个共性机理, 有必要选择代表性种子类中药进行深入研究, 揭示其共性变化和变化规律, 进而全面阐明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的科学内涵。


  Copyright © 2005 - 2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 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制作维护
地址:江苏省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苏ICP备11032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