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我校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段金廒教授/段嘉伦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中科院一区,IF:12.5)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structurally distinct arabinose-bridged arabinogalactan from Lycium barbarum as a TLR4-activating adjuvant for nanovaccine-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从枸杞子中分离并解析了一种均一化多糖NLBPE1,揭示了其作为疫苗佐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策略之一,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展现出重要价值。佐剂作为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激活先天性免疫、增强抗原呈递及促进适应性免疫反应,从而显著提升疫苗效力。
段金廒教授团队聚焦扶正类中药多糖结构与其免疫调节作用之间的构效关系,开展了提取纯化、结构解析和生物活性评价等基础研究工作(中草药 2025;中国中药杂志 2024)。前期研究发现,枸杞子多糖NLBP能够激活树突状细胞并上调抗原加工和迁移相关基因,提示其具备作为肿瘤疫苗候选佐剂的潜力(Int. J. Biol. Macro. 2024; Biomed. Pharmacother. 2024)。然而,中药多糖的天然异质性限制了其结构–功能关系的系统解析及理性设计。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纯化并鉴定了一种均一化多糖NLBPE1(分子量67.9 kDa),具有非典型阿拉伯半乳聚糖(AG)支链结构。与经典AG-I或AG-II结构不同,NLBPE1表现为半乳糖侧链经→5)-α-Araf-(1→键连接至鼠李半乳糖醛酸主链,形成独特的AG拓扑特征。机制研究表明,NLBPE1可通过TLR4–IKK–NF-κB信号轴激活树突状细胞,显著增强CD80/CD86及MHC-I表达,促进抗原摄取、交叉呈递及促炎因子释放。
基于此,团队制备了以NLBPE1为疫苗佐剂、OVAp为模型抗原的PLGA纳米疫苗(PLO NPs),实现佐剂与抗原的时空共递送。体内研究显示,PLO纳米疫苗显著增强CD8⁺ T细胞活化和CTL应答,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及复发,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联合抗PD-1治疗时,PLO纳米疫苗表现出协同抗肿瘤效应,实现低免疫原性肿瘤的有效控制。该研究凸显了枸杞子多糖在肿瘤疫苗佐剂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中医“扶正祛邪”理论提供了现代科学解读,为中药糖类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与实践示范。

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段嘉伦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包纯洁副教授、2024届博士毕业生刘梦秋(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工作)、2023级硕士生刘亚男和2022级博士生赵历强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405025, U21A2040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ZYYZDXK-202308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30462, BK20240749)、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项目(JSSCBS20230146, JSSCBS021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3KJB360010, 24KJB360017)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5.124618




版权所有© 2024南京中医药大学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5021406号-1 公安备案号: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0028号